以法治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新乡市将建设“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新乡段写入法治新乡建设规划,围绕“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这一主轴,规划打造5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成6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与法治新乡建设重点工作一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乡市有独特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近年来,新乡市积极探索“党建+法治”融合机制,打造基层法治建设集群。
强化依法治理。新乡市制定印发《新乡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十百千”法治示范村行动,建立“法律监督员+村规民约”,有力地促进农村风气持续向好。
做实系统治理。新乡市全面推行“网格服务+党员联户+红分管理”治理模式,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市12个县136个乡镇(街道)3125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深化“一村(格)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机制建设,组建专职法治网格指导员队伍,推动村民养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习惯。
点亮区域治理。发挥沿线区域红色法治精神独特优势,以先进群体为引领,举办全市“村支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培训班,优化培育基层法治建设“带头人”723人、“法律明白人”25527名。深化“四级同创、三级示范”创建,一渠沿线共创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12个。
打造“红色法治文化基地”。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与地域特色,建设以卫辉市唐庄乡镇干部学院为代表的红色法治文化基地,提高“双培双带”内涵,将律师、普法宣传志愿者等融入党员志愿者队伍,讲解、宣传先进群体的法治故事,达到“1+12”的效果。
建设“农村德法文化阵地”。结合沿渠各区域文化,规划建设宪法、民法典主题公园6个,法治中心广场、村(社区)普法广场15个,法治文化角32处,法治一条街18个。开展“村民说事堂”“板凳法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亲近感和信服感。
融会“智慧普法宣传矩阵”。凤泉区五陵村在全省率先推出“时间银行”法治互帮互助公益平台;牧野区善河村的24小时“法治超市”,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充分运用党员远程网络教育、微博、微信、抖音、可视化智能终端、村(社区)智能一体机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的需求,努力让一渠两岸法治文化新乡段成为最美风景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