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线彩电品牌生存状态与发展前景研究

   中国彩电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尤其是进入平板电视时代后,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基地,也是最大的彩电消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仅竞争品牌数量多、品牌发展路径和运营模式也呈现差异化。

  分析指出:中国企业的寿命普遍小于8年,即使是中国500强的企业每年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被淘汰,中国家电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中国彩电企业生存最重要的不是单纯的资金投入问题而是找到适合自身的特长,尤其是对那些新进或由其他领域转型而来的彩电企业来说缺少特长的发展模式是徒劳的。

   关注中国三线彩电品牌生存状态

   较之一、二线主流品牌根深叶茂,三线品牌地位尴尬,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就很可能沦为代工企业或干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笼统的来看,三线品牌之说由其市场份额决定。但他们却表现出了差异化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他们主要分为三类,在平板时代没落的传统CRT彩电企业;或由主要依靠出口实现盈利的企业;此外也包括从IT领域转型而来的彩电企业。

   但从企业的品牌积淀、渠道、技术积累、市场经验来看,都有比较大的差距。熊猫是比较典型的传统CRT彩电企业,曾经在CRT时代风光一时,却战略性的暂时放弃了平板电视市场,但他们仅仅是放慢来在消费市场的前进步伐,而在上游面板产业、整机生产线以及技术积累上却丝毫没有懈怠,甚至在2009年南京熊猫突破性的与液晶之父夏普牵手合作,由此来看,这样的三线品牌是极具竞争力的,那么传统彩电企业的身份和经验将成为熊猫再次跻身彩电市场的一、二线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厦华是进入平板电视阶段最跌宕起伏的企业,曾经历了由平板电视市场份额前三甲到跌出前十名的市场过程,但可喜的是,厦华始终没有放弃自身的特长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平板电视的出口外销上,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成为自有品牌外销的第一大户,在2010上半年厦华财报显示,厦华出口已占据其营业收入的90%以上,接近20亿元,甚至在面临金融危机的2009年其彩电出口量也几乎增长了一倍。已形成了上游、生产制造、出口外销的舒畅的产业链条。

   而与以上两类不同的是,IT转型企业并非科班出身,他们也许在IT领域已颇有建树,对彩电领域还是门外汉,其中最典型的要属清华同方,2004年正式涉足数字电视领域,2006年首次推出平板电视产品,但从4年来的发展轨迹来看,并不如人意。液晶电视零售量市场份额2008年为0。76%,2009年为0。73%,2010年截至6月份市场份额仅为0。69%。显然,这与刚刚进入彩电市场之初的目标大相径庭。

   12

关键字: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综艺大热门综艺秀(台湾现在还在播的当红综艺节目有哪些,在哪 搜狐邮箱登陆登录入口(169邮箱登录注册) 中国邮政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怎样登陆邮政储蓄网) 中国银行网银助手(网银助手有什么用) 港币对人民币汇率(1994年的一万港币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向) 中国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是十大银行吗) 外汇平台排名一览(正规的外汇平台有哪些) 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8创历史新低,汇率会破“7” 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登录入口(怎样登陆河南农信app) hotmail邮箱登录入口(hotmail地址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