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天津贵交所组织非法交易,被判赔偿投资者90万,“现货平台”到底靠不靠谱)
合规的“现货平台”还是靠谱的。天津贵交所是国内三大现货交易平台,本来是挺靠谱的。但不是所有靠谱的平台就不会出现乌七八糟的事儿,就像每一个行业总会出现一些让人惊讶的事儿一样。
本题所述“天津贵交所组织非法交易”是法院的一审判决,据媒体报道,津贵表示不服,将提起上诉。
即使抛开本案,这么多年的发展,因为逐利者的搅局与设局,现货交易已显现出一些乱相,也值得说一说。
国内现货平台已经有十多年发展历史,大致在2010年前后开始大规模流行开来。
我们来普及下一个叫“电子盘”的概念,简单说就是现货电子交易平台。这两年,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行业因为产能过剩而走得跌宕起伏,不过虽然行业发展不够顺利,但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反常现象。
各个现货平台,不管是炒黄金白银贵金属,还是炒大豆棉花农产品,甚至是炒原油煤炭铁矿石,现在只要通过相应现货、期货的网上交易平台就可以实现。一些现货平台甚至宣称买涨买跌都赚钱,这句话严格说来是没有大的问题,只要你方向买对了都能赚钱。
但是,金融市场所有的产品,不论是股票、期货、还是现货,没有哪个市场敢承诺是盈利的市场。现货市场或者说金融市场的属性决定了这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每次收盘,总有几家欢乐几家愁,一方的盈利必然是以另一方的亏损作为代价,所以现货是一个风险很具体的投资品种。
这是对于合规合法的现货平台而言,只是一个投资上的风险。
对于更多不合规的所谓现货平台,那基本上市有进无出,投多少给你吃多少,因为已经涉及诈骗了。
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对现货平台进行整顿。
针对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最早一波清理整顿可以追溯到2002中国物资储运协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的制定,以及时隔五年后商务部下发《关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限期整改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对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予以警示。
2011年的清理整顿,更是锤重音亮。当时各类大宗商品交易所席卷全国,违规泛滥。当年12月,在国务院的组织下,由证监会牵头联合商务部、公安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等多部委下达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俗称“38号文”),旨在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然后在2013年,还有一次全国性的摸底打击;2015年公安部指挥25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展开打击网络投资诈骗犯罪专案的收网行动,共打掉网络投资诈骗公司13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冻结涉案账款1.3亿元。这类案件,一个共同特点是以现货、期货交易平台为名实施诈骗,还有是一些合规的现货平台,根据客户需要,涉足一些超出自己营业范围的现货交易。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在一起民事案件中最终裁定陕西西北黄金珠宝交易中心以“现货”为名进行非法期货交易,判决其全额赔偿投资者。
今年8月,最高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针对地方交易场所未经许可或者超越经营许可范围开展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定其法律效力,明确交易场所的民事责任,有效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总而言之,现货交易跟股票相比,更是一个负和博弈,因为现货交易纯粹的就是一种对赌式投资,有人赚必然有人亏,而平台就是不管你盈亏,反正收取交易手续费就OK,是不亏本的。所以没有高超的水平,没有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大宗商品需求、价格趋势良好把握,就不要轻易去触动现货交易这种玩意儿。